網絡從Web1.0時代到Web2.0時代再到Web3.0時代,既是一個歷史過程,又是一個邏輯建構的過程。目前,網絡業界對Web1.0時代到Web3.0時代的變遷,也存在爭議。而相關的網絡倫理問題,包括對催生和表征互聯網精神的“開源運動”,實現“網絡即傳播”這一斷言的“網絡傳播”,以及被視為互聯網發展動力的“電子商務”等的倫理問題的研究,毫無疑問也將充滿爭議。為此,本刊特約請網絡倫理學者發表觀點。——編者
互聯網從Web1.0時代到Web2.0時代再到Web3.0時代,既是網絡技術架構的變遷,也是網絡文化的變遷。Web3.0時代是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網絡時代,它將徹底打破信息傳播的壁壘,使世界真正互聯起來。Web3.0時代也將全面生活化,使人類生活真正實現網絡化。Web1.0到Web2.0到Web3.0,是網絡從無到有,再到擴及全球的發展,也是網絡的使用從精英化、扁平化到全民化和平面立體化的變遷,更是網絡的關涉面從人類生活的局部到全景式的人類生活場景的拓展。Web3.0時代,網絡無處不在,人類無時不在網絡,網絡與人類生活須臾不可分離;網絡不再是人類生活的外在方面,它將與人類生活融為一體,網絡真正成為人類的生活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Web3.0時代將是“網絡時代”終結的時代。如果說Web1.0、Web2.0時代的網絡倫理問題是局部的、零星的,那么Web3.0時代的網絡倫理問題將是全局的和日常的。如果說Web1.0和Web2.0時代的網絡倫理問題是“網絡”倫理問題,那么Web3.0時代的網絡倫理問題則是“日常”倫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Web3.0時代也是“網絡倫理”終結的時代。
如果說Web1.0時代的網絡倫理問題主要是計算機網絡互聯引發的倫理問題,Web2.0時代的倫理問題主要是網絡話語權引發的倫理問題,那么Web3.0時代的倫理問題則是主要圍繞公共服務和信息共享帶來的倫理問題;诠卜⻊掌脚_這一核心,Web3.0時代將更加凸顯網絡的三大功能:信息共享、網絡傳播和電子商務,這三大功能恰恰涉及人類生活三大基本面。Web3.0技術及其應用不僅引發了新型的倫理問題,而且以新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網絡倫理問題的表現。無論信息共享,還是網絡傳播和電子商務,它們所產生的倫理問題都與Web3.0公共服務平臺有關。
聚焦信息共享復興互聯網的初始精神
自由、開放和共享是Web3.0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事實上,自由、開放和共享一開始就是互聯網的本質精神,后來由于互聯網的商業化,這種精神一度被斥為“不符合網絡經濟的主流模式”,在實踐中也常常受到排斥。經過Web1.0、Web2.0的洗禮,Web3.0時代所主張的信息共享精神將復興互聯網這一初始精神。Web3.0時代的興起,既是對Web1.0和Web2.0時代的某些方面進行批判的產物,也是回歸互聯網精神的結果。
互聯網自由、開放和共享精神,可以追溯到自由軟件運動和后來的“開源運動”。自由軟件運動1984年興起于美國。該運動的精髓集中體現在GPL協議中。該協議允許自由復制、使用、分發和修改軟件,并提供程序源代碼,但要求衍生軟件仍必須遵循GPL協議,以保持自由軟件運動的持續性。“開源運動”秉承自由軟件運動的基本精神,但認為自由(free)軟件運動過于理想化,加上“free”有“自由”和“免費”兩種含義,人們常常將它理解為“免費”,這樣容易導致經濟社會的誤解和反對。為了將自由軟件運動的精神與商業發展結合起來,人們決定放棄“free”一詞而采用“開放源代碼”一詞。“開源運動”強調公開軟件源代碼,主張軟件開發的“市集”模式,以吸引廣大程序員自由參與。正因為軟件開發是人們自由參與、無私奉獻的結果,所以軟件應當允許自由復制、分發、使用和修改。因此,“開源運動”是對不允許用戶復制、分發和修改程序,不提供源代碼,以及過分限制用戶權利的傳統軟件知識產權模式和知識價值觀的挑戰。
自由軟件運動和“開源運動”堪稱20世紀的科技文化奇跡,在IT界乃至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催生了互聯網,其自由、開放和共享精神在其他領域也產生積極影響,例如出現了開放文本、開放課件,尤其是“開放科學”運動的興起。Web3.0時代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在Web1.0、Web2.0時代曾經被網絡商業化潮流所遮蓋的自由、開放、共享的網絡精神將迎來新生,“開源運動”的自由、開放、共享的精神將推動新一代Web3.0網絡技術的發展。
“開源運動”看似一場技術革命,實則一場波及IT界乃至整個世界的自由、開放、共享的文化運動。“開源運動”所倡導的自由、開放和共享精神代表了一種新的知識價值觀和知識產權觀,促成了“開放科學”運動的興起;其開發主體開源黑客倫理則代表一種對新教倫理的挑戰,為我們理解信息時代的工作倫理、金錢倫理和網絡倫理,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分析模型(必須指出的是,這里的“黑客”是指信奉“自由共享至善”的經典黑客,而不是媒體所指的計算機系統入侵者或罪犯)。
由于“開源運動”的革命性,其發展注定要在爭議中展開,而倫理文化意蘊正是在這種爭議中突現出來。“開源運動”所主張的自由、開放、共享精神容易被人誤解,被認為與當今社會運行和經濟發展模式的某些主流價值沖突,因此必須澄清人們對“開源運動”的某些錯誤或片面認識,例如自由、開放和共享的內涵和本質、對知識產權制度挑戰的實質、黑客倫理的意義、開源軟件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機遇的實質等。
聚焦網絡傳播內容控制還是傳播自由
隨著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一種新的傳播方式——網絡傳播應運而生。人類已經歷了前語言傳播時代、口語傳播時代、手抄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和電子傳播時代,如今迎來了網絡傳播時代。網絡傳播在經過Web1.0和Web2.0網絡技術的發展之后,其功能和威力已深入人心,如網絡媒體、網絡博客、網絡播客等。Web3.0時代新型的公用信息平臺將徹底改變網絡傳播的傳播方式和影響力,網絡傳播將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產生更加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因此而來的倫理問題將變得更加尖銳。
網絡空間具有全球一體化、時空壓縮、數字化和虛擬性等特點;诰W絡空間的網絡傳播活動,除了分享網絡空間的這些特性外,還具有全民性與草根性,即時性與異步性、開放性與共享性、交互性與多位性、直接性與匿名性等特點。網絡傳播活動的這些特征規定著網絡傳播倫理的內涵和特征,網絡傳播倫理的獨特性源于網絡傳播活動的特征。網絡傳播倫理的建構基于網絡、網絡傳播、傳播倫理的交叉地帶。網絡傳播倫理是傳播倫理在網絡空間中的體現,也是網絡倫理在網絡傳播中的體現。因此,網絡傳播倫理的建構至少有兩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從傳播倫理到網絡傳播倫理;第二條路徑是從網絡倫理到網絡傳播倫理。第一條路徑的實質是從現實社會倫理到虛擬社會倫理,第二條路徑的實質則是從一般倫理到特殊倫理,即從一般網絡倫理到網絡傳播倫理。也就是說,網絡傳播倫理的建構至少需要傳播倫理和網絡倫理這兩個方面的資源。如果考慮到網絡傳播的本地化和全球化特征,倫理道德的地域性和普遍性,那么網絡傳播倫理建構還有一條路徑,這就是從區域倫理到全球倫理。
Web3.0時代網絡傳播倫理問題主要包括網絡傳播倫理的社會基礎、網絡傳播自由與內容控制、網絡傳播中的知識產權、人格權和安全問題、網絡傳播語言倫理問題,以及網絡傳播主體的倫理責任問題。重點則在于Web3.0時代與Web1.0、Web2.0時代對網絡傳播倫理的不同影響。這就要求厘清三大網絡技術架構的不同特點及其對網絡傳播的不同影響,只有在此基礎才能準確地確定Web3.0時代網絡傳播倫理的獨特性。而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網絡內容控制與傳播自由的關系問題。這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極具操作性的實踐問題。如何根據我國的國情提出和論證我國的有關政策,是一個尤其重要而棘手的問題。
聚焦電子商務熟人經濟帶來倫理瓶頸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世界電子商務經歷了萌芽、探索和理性調整階段,現正處于良性復蘇階段,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進入了關鍵的戰略機遇期,已經提出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確立了電子商務在整個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地位。在Web3.0新一代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電子商務的運行方式和普及程度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Web1.0、Web2.0時代的電子商務僅是傳統商務的網絡化,即傳統商務在網絡中的克隆。Web3.0將在公用信息平臺上實現電子商務的升華,傳統的和新型的電子商務倫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將交錯出現。
電子商務以互聯網為平臺;ヂ摼W具有虛擬性、超時空性和全球一體化。道德自律是網絡行為規范的主要特征。交易習俗和商業倫理的多樣性是這一平臺的重要特征。電子商務面臨一個與傳統“原子”商務相去甚遠的發展環境,更加依賴以網絡信任體系和道德自律機制為核心的倫理文化環境。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交易基數不斷擴大,網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但是,伴隨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癥結也日益凸顯。電子商務的信用危機悄然襲來,虛假交易、假冒行為、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阻礙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而其無不與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所必需的倫理文化環境的欠缺密切相關。解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經濟手段是遠遠不夠的,僅僅靠克隆國外的運作模式也是行不通的。“物”的因素容易克隆,而其所依托的倫理文化因素難以克隆。
電子商務具有豐富的倫理內涵,僅僅從經濟學的視角理解它,無法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我國電子商務環境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網絡基礎建設、信用體系、在線支付和物流等電子商務運行環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與上述硬環境相比,電子商務發展所必需的軟環境——倫理文化環境的建設仍任重道遠。我國市場經濟先天不足和小農經濟塑造的以“熟人經濟”為特征的經濟倫理環境是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倫理瓶頸。在以“熟人經濟”為特征的我國經濟倫理環境中,發展以“虛擬性”著稱的電子商務具有更大的挑戰性。沒有適宜的倫理文化環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步履艱難。這不僅因為人們對倫理文化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因為倫理環境的建設常常非常困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國電子商務越來越需要一個充分的誠信環境。網絡誠信決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關乎我國電子商務的前途和未來。
要揭示和解析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倫理困境,并針對這些困境提出倫理對策,要求我們了解國外對類似問題研究的進展,參照外國經驗和資料,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析把握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和癥結,探討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現實的倫理問題,挖掘我國傳統經濟倫理資源,采取案例分析和倫理分析的方法,探討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普遍倫理問題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特殊問題,為創建適宜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倫理文化環境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