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政策扶持都是有法可依
記者:關于Web3.0有很多理論的內容,您能談談實際的政策扶持嗎?
韓鋒:理論上講,現在有兩個世界。Web3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它跟現實世界是可以平行的,它可以自我運行,并保護每個人的個人數據。從目前的的政策來看,它還是只能跟現實世界平行,沒有跟政府妥協的點。但技術上能干的事情,就先干起來,比如,跟Web2的世界進行綁定的一些工作。前提就是你能給用戶帶來利益,帶來功能你才能贏得用戶,只依靠政策我認為目前還不沒有空間。’
目前的政策我們都不敢隨意評價,我要說湖北對Web3.0的扶持政策是比較好的,對于大廠,我是希望它們要看到,互聯網早晚的進入到Web3.0時代。我們現在的互聯網平臺,光拿著用戶的數據來做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別說市場上這個潮流已經過去,現在國家都不允許,國家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就是要求互聯網平臺不能隨意利用用戶的數據來賺錢。所以我提出的口號是“還數權于民”。就是個人信息先公有制(歸國家所有),再私有制。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也認為歷史會上演這個邏輯,它有點像房地產的商業演化邏輯:首先土地屬于國家的,國家給買房的人發個房產證,,上面寫了70年所有權,理論上還是屬于國家的。即使這樣房地產市場還是火熱起來。歷史證明這個商業邏輯是能走通的,就是公有制之基礎上建立私有制,能夠發展起這個繁榮的房地產市場。
記者:按照這個邏輯,像所謂的字節跳動產品、app根據我的閱讀習慣給我推薦內容,用我的閱讀習慣給我推薦,那這些app憑什么能用我的習慣來做根據呢?那我的數據憑什么能調用呢?
韓鋒:這里面就是個人數據被調動的問題,那字節跳動這種算法也就不符合要求了。
在《個人信息保護法》這個基礎上,就是說互聯網平臺要想利用用戶的數據做推送什么的,平臺要首先向用戶付費,至少要獲得用戶的允許。
而未來Web3.0時代的邏輯就是,所有用戶都是廣告主,這個用戶的點擊率越高,那用戶本身就能賺廣告費。用戶發的內容,包括點擊率點贊的都屬于該用戶,不屬于平臺的。這在以前的互聯網平臺,所有數據都屬于平臺的,平臺不會給用戶錢的,平臺收所有的廣告費。
記者:上述的設想,如何能否實現落地?
韓鋒:未來Web3.0時代的邏輯叫積分或者叫什么,反正只要是鏈上行為,就可以做到這一切。所以我個人認為先從技術、從市場、從滿足用戶需求的角度探討比較好,政策不多探討,因為我們又決定不了政策。
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Web3,比上一代互聯網偉大的地方在于,只要技術上能夠做的到,很多事情是可以先干的,就像比特幣,我們國家的政策也不支持,比特幣也沒被取締,中國也有很多人持有比特幣,就是政策不鼓勵,不能在明面上交易,挖礦也是如此,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不是一紙令下就全部取締了,這就是區塊鏈的精髓。
就因為取締不了,所以我覺得盡量從這個角度去尋找答案,只要技術上能實現,這個行業就會繼續存在。
記者:那在這樣一個法理環境下,我們能做什么?
韓鋒:只要考慮技術,就要考慮技術趨勢會往哪個方向發展。未來的潮流是什么?最終還是要大家都要摸索一個對中國發展有利的技術潮流。
現在明確了數據安全法,互聯網用戶的數據已經不再不屬于互聯網大廠,現在一般用戶的數據不能隨意使用。高紅冰建議,在這個基礎上,展開Web3的邏輯,并不是在政策沒有明確支持的情況下我們就沒事可干。
在這樣的情況下,尤其是你們搞媒體,我們要對大家有正確的引導,包括我寫的《區塊鏈國富論》都在強調,我們怎么樣才能為大家打來福利?我的基本理論是:利用私有化的數據能夠達成更新的財富共識,為大家創造財富。
這跟傳統的工業邏輯是不一樣的,傳統的工業邏輯是利潤:就是,一個公司不論是提供服務或者賣產品,它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利潤。但在區塊鏈的世界里,“利潤”這個概念開始變得模糊。比如說,你無法解釋比特幣的利潤是從哪里來的,有些商業模式你根本說不清楚,他們的商業模式甚至都不是這么設計的,包括以太坊的Gas費也在持續的下降。
實際上,我的《區塊鏈國富論》中最核心的理論也是,在去中心化的過程中,大家要達成新的財富共識,讓大家共同享受新的財富機會。
記者:數據如何才能變成資產呢?
韓鋒:比特幣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我們說數據是歸個人所有的,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私鑰簽名必須是你個人的;之前Web1.0和Web2.0時代的數據都是無主題世界的,誰也說不清楚,這個數據屬于誰,中本聰做的讓私鑰簽名所有權明確,這樣才讓數據變成資產成為可能。如果所有權都不明確,它怎么能變成資產呢?怎么才能進行不可毀損的大規模交易呢?
所以,這才是區塊鏈財富的根本邏輯。
進入Web3.0時代,個人賬戶開始沉淀和積累信用財富,隨著Web3.0的普及應用,人們使用個人數字賬戶登錄網絡和應用,服務器系統將自動記錄和沉淀這些數字足跡,通過一些評分模型,會形成只屬于個人的資產。
隨著技術的發展,數字信息實現確權并變成資產,我認為這應該是未來技術演進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上鏈解決的是記賬確權,進行全網記錄交易,避免混亂。
記者:那為什么中國的很多項目都失敗了呢?
韓鋒:最根本的還是他們打著去中心化的幌子,但他自己卻中心化,封閉小圈子,不跟國際共識接軌。他們的這種邏輯,即使政府不打壓,它也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只能歇菜,創始人也只能有兩個出路,要么跑路,要么被政府抓走。因為,一個封閉的圈子,他一定是龐氏騙局。
所以我們就要做兩件事,第一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讓大家梳理正確的財富觀,改變傳統的財富看法,第二是提供正確的技術理論指導,依靠現在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技術,去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我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是去中心化的,因為只要搞中心化就一定會有資金池,搞資金池就是非法集資。
記者:很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Web3的發展,那現階段他們如果利用Web 3進行創業呢?
韓鋒:我認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事情不能干,比如資金池是一定不能做的、法幣不要碰、中心化的服務器不要建。除此之外,比如智能合約,就可以干。
你們媒體要教育大家,讓大家不要違法。另外還要教育那些“小韭菜”,要識別那些打著區塊鏈、Web3幌子的不合法項目。
Web3現在并不是無路可走,也不能說是政府不支持,但是你必須堅持正確的Web3路線,你不能搞假的。所以你只要堅持去中心化的原則,就不會碰到法律問題,因為當下的法律邏輯都是管理中心化的事情的;只要堅持去中心化原則,項目就沒有所謂的國內還是海外。
所以,Web3的世界是全球性的,只要年輕人參與進來,那絕對是未來的希望。中國是不可能長期隔絕于Web3之外的,政府的一些有識之士早晚會搞清楚的。
WEB3筆記:您提到跟高紅冰有過一次對話,現在的互聯網大廠是怎么布局的?
韓鋒:我認為,Web 3應該跟Web 2打通。Web 2也應該“還數權于民”雖然不能一下子全部還回去,但也會一步步去實現。他們也應該有這種革新意識。我跟高紅冰對話也是這個目的,當然聽不聽,在他。
我覺得,這些大廠誰把這些革命進行的早、進行的徹底,真正搞去中心化的產品,誰就能持續獲得用戶認可。
現在,我們個人的主要數據還是在Web2的世界里面,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將我們Web2的真實身份,跟Web3里的DID進行打通。這樣一個是我們“還數權于民”的一個通道,這也是歷史演進的過程,其實推特就已經做了一個Web2企業如何擁抱Web3的表率。
所以,從總的形勢我還是比較樂觀的,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第一,你要真懂,發心要正,真正的Web 3,不是打著旗號去喝酒騙人;第二,技術上,你要有絕活;第三,要真正滿足市場,真正用你的技術為大家謀福利。
記者:前面你提到Web3可以跟我們的世界平行,也提到了應該要建立一個Web3向Web2的通道,但我們的Web3世界,如何跟實體世界相聯系,尤其是如何助力我們的實體經濟呢?
我只能這樣說,恰恰是因為現在沒有什么聯系,它才能快速發展;如果聯系多了,它就像挖礦,就是跟實體聯系太緊密了(它需要實體的礦機、實體的礦場、實體的發電,),那真的一紙文件就給你全部封掉。
所以正是因為現在很多的項目,跟實體沒有太大聯系,才得到了現在這個難得的快速發展的灰色空間。
當然,包括我在內,未來我們都會積極的跟傳統的大廠去溝通,我們愿意跟他們接軌,當然這一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探索,另一方面也要這些傳統企業愿意。
但現在我們的工作,首先還是要把虛擬世界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在完善之后才能去給大家展示。就如我們互聯網發展早期,他們也跟傳統世界沒什么聯系,他們也只能干兩件事情,一是發郵件,一是看新聞;但后來的事實證明,包括政府事務在內的所有的傳統企業,都在向互聯網轉型。
現在的Web3,相當于1995年~2000年間的國內互聯網,還處在發展初期,遠沒有進入社會的主流。但絕對不是在這個時期就沒事可干,我們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創業的,而且事實也證明,真正能長期發展的也都是具有真正具備互聯網思維的。
所以覺得Web3也一樣,五年、十年以后,我相信最終真正發展壯大的,還是這些純粹的去中心化(Web3基因)的項目。
所以,我們對未來沒必要非常悲觀,國家相應的立法也在推動這件事兒,大家都在艱難探索,因為前面沒有成型的路讓大家去走,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它本沒有路,就靠大家走的多了,去把路探索出來。當然在探路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先烈。
記者:我們發現,大家對Web 3的理解都不一樣,一個人一個觀點?
韓鋒:我認為最根本的理念是一致的:去中心化、還數權于民。沒有最基本的理念,那它就是假的。
記者:當下互聯網存在的很多問題,都能被解決嗎?
韓鋒:很多問題可以被解決,現在互聯網平臺存在的“數據孤島”問題。用戶的不同賬號信息無法打通。在Web3.0普及后,有望把Web2.0和Web3.0打通,推動形成信用市場。未來,互聯網平臺應該從保護用戶信息所有權的角度出發,推動新的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創造新的機遇。
隨著互聯網不斷地演進,我們需要冷靜思考Web3.0如何處理法律和倫理。我們必須要去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Web3.0,這是底線。
記者:如果我們成立一個機構來登記數據資產,要登記什么呢?什么是關鍵點?
韓鋒:關鍵點是建設數據的橫向流通交易市場,必須建立在數據的縱向深度開發之上。重點是用計算、用區塊鏈、用算法、用各種計算模型等,讓數據進一步信息化和知識化,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數據產品,才有可能產生規;牧魍ń灰。
當我們能同步討論Web3.0這些問題之后,就有可能更有效地保護Web3.0健康發展,避免技術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