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序開之際,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請他結合近年事關全球化發展的情況前瞻2023年中國與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中美關系或迎來新的穩定窗口期
“2023年中美關系或將到達歷史新節點,迎來新的穩定窗口期,雙方仍將謹慎地開展互動和交流,在曲折中規避雙邊關系進一步下滑。”王輝耀認為,經過數年的調整和布局,中美關系漸現明朗。中美將保持相對密切的高層接觸,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雙邊的合理交流和正常的人文往來;在貿易領域和全球治理領域,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開展一定程度的合作,以維持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穩定和存續;商界、學界和企業界等各界之間的交流會有效恢復,但恢復程度將受到政策和民意的影響。
全球資本流動性將有所改善
“2023年全球貨幣體系將逐漸結束加息周期,全球資本流動性將有所改善,但由于供應鏈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引發的通脹可能迫使全球各國央行將利率保持在現有高位,2008年以來的低利率局面已經結束。”王輝耀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2023年將會保持相對穩定,中國政府將會在雙邊和多邊層面上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此外,繼續推進海外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也是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路徑。
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復蘇和發展引擎
“隨著中國市場流通秩序逐漸恢復,消費有望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地位也將穩步提升。”王輝耀認為,在世界經濟低迷之下,中國經濟2023年將穩步復蘇,或提振世界經濟增長信心,助力世界經濟復蘇發展。王輝耀表示,2023年中國國有企業重要作用將持續凸顯,國企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民營企業也將日益發展壯大,政策面會助力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同時外資企業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來華投資熱將繼續上演。
王輝耀說,從宏觀層面看,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黨的二十大召開后,中國踏上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在此過程中,中國混合經濟作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將在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完善,不斷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與繁榮。
“一帶一路”十周年后進入新發展階段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王輝耀認為,“共建”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詞,是主導“一帶一路”在2023年發展的主要思路。新的一年里,“一帶一路”將持續有效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和發展,并與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開始形成有效的相互促進和聯動。
同時,2023年,“一帶一路”共建或將突出更多“多邊性”,與其他國際機制的復合程度將加深。這種復合或將更多地出現在中國與海灣國家、中國與非洲國家、中國與拉美國家之間。上合組織將可能由安全合作機制轉向為安全-經濟雙重合作機制,其與“一帶一路”將形成某種形式的經濟交互關系,進而推進“一帶一路”項目以多邊合作的方式落地。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適應性與韌性也將得到延續,能夠適應全球市場與需求,進而對沖地緣政治動蕩帶來的沖擊,還將與“B3W”和“全球門戶”等倡議共存,并存在合作可能性。
中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
“2023年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將維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的價值,在服務貿易中也將體現出更高滲透率。全球數字貿易的比重將繼續上升。”王輝耀認為,隨著過去兩年數字經濟監管與合作的強化,區域數字經濟監管與合作將在全球形成若干板塊,形成“自下而上”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監管合作體系建立的新態勢。中國將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利用各種合作平臺不斷推動數字經濟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的進展,并以《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出發點,與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合作機制簽署各種數據安全合作倡議。
中國國際旅游與國際留學將大幅恢復
“2023年,隨著中國因時因勢調整防疫政策,國際旅游和國際留學都將迎來強勁復蘇,持續推動人本全球化發展。”王輝耀表示,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主要留學目的國接收的國際學生人數都將呈現增長態勢。中國作為這些國家的首要或主要國際學生來源國,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放開,2023年中國赴這些國家留學的人數將恢復甚至超過疫前水平。同時,來華留學人數也將得到大幅恢復,這將幫助減少雙方誤讀,增強國家的軟實力建設,推動中外關系理解溝通新發展。
文/《中國時報》徐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