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嚯y是什么,苦難應該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內心所有的感受、隱忍在這個土壤里面,很有可能會開出你想象不到、燦爛的花朵。”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創造歡樂。”
——羅曼·羅蘭《貝多芬傳》
“我只擔心一件事,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得了,他把自己服刑期間的痛苦遭遇當作土壤,用一句話提煉出一個上帝視角,說盡了一萬年人類的發展史。
痛苦、磨難、滅頂之災,這些人們紛紛要躲避的東西,卻是英雄們發現真正是自己的機遇,是自己天賦潛能爆發的因緣,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天才創造不朽大美絕活的要素和契機。
“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創造歡樂”!羅曼·羅蘭這句話,是從貝多芬苦難而創造性的一生中提煉出來的結晶,更說透了任何一個時代一切英勇心靈的意志——“用痛苦創造歡樂!”
貝多芬用創造性的一生宣告:苦難,不是讓你來忍受的,也不是讓來接受的,還不是讓你來享受的,更不是讓你體會“無受”的,而是讓你經歷了所有這些以后,讓你進入一種“空碎,碎空”的廣袤景象,迸發出自己的天賦潛能,創造出解決人類發展中心靈苦痛抑郁的大美絕活,讓世界都確認你的存在。
貝多芬:用痛苦創造歡樂
貝多芬的力所推動的是什么?鍛煉這股力的洪爐又是什么?——受苦,奮斗,為善。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的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為著“可憐的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在死亡包裹著一切的大沙漠中間,唯有自然的力才能給你一片水草!
——傅雷
傅雷是我心儀的杰出翻譯家、音樂家與文學家。他確信:“貝多芬與力,這是一個上天生就的主題。”跟隨他的《貝多芬與力》,我們接近這個偉大的靈魂。
貝多芬出生于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最后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代表人物,是歐洲乃至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對音樂的天賦,八歲就開始登臺演出了,但他的父親卻對他十分苛嚴,為了把他培養成一名神童,每天都要逼著他學琴,稍有不遂,就遭受一頓毒打,貝多芬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聲聲的鞭撻中度過的,不過因為天賦過人和后天的磨煉,貝多芬音樂造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十二歲的時候,貝多芬就被聘為宮廷樂師,在他十七歲的時候,他只身遠赴維也納,找到了當時名聲大噪的莫扎特,想拜他為師。
他虔誠地敲開莫扎特的房門,謙恭地自我介紹說:“我叫貝多芬,是專程從德國波恩趕來拜見您的。請您多多指教。”莫扎特對貝多芬早有耳聞,知道他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青年音樂家。不過,貝多芬到底有多大的音樂才華呢?莫扎特決定要親自考核一下。
“請坐下來,給我和客人們彈一曲鋼琴吧!”莫扎特安詳地說。
貝多芬為了贏得莫扎特的贊賞,盡最大努力彈了一首高難度的鋼琴曲?墒,莫扎特聽了卻毫無表情,反而順手拿起一張紙,快速地寫了幾個字,遞給貝多芬說:“請按這個題目構思一首鋼琴曲吧!”
貝多芬聽了心中一陣忐忑。但他沒有吭聲,只是凝神思索了一會,雙手便按上了琴鍵。驀然,美妙的琴聲像潮水似的奔涌而來,神奇的旋律溢滿全室的上空,客人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好極了!”莫扎特仔細地聽完了貝多芬的即興創作,高興地對身邊的音樂家們說: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他遭遇了怎樣磨難?他是怎樣做到用痛苦鑄造歡樂的?他的力量來自哪里?
一個古老的社會崩潰了,一個新的社會在醞釀中。在青黃不接的過程內,藝術家貝多芬從“滅頂之災”中覺醒了!貝多芬從自然神明中,學到了純粹、敬畏和意志力,他把傳播自然神明當做了自己的使命和信仰。是的,他的堅毅和奉獻,來自他的信仰!
貝多芬不僅僅是偉大的藝術家,同時還是偉大的思想家。在貝多芬那里,音樂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這個精神力可以解放個人,也可以解放人類。
力足以推動生命,也能促進死亡。兩個極端擺在前面:一端是和平、幸福、進步、文明、美;一端是殘殺、戰爭、混亂、野蠻、丑。具有力的人宛如執握著一個轉折乾坤的鐘擺,在這兩極之間擺動。這個擺動,叔本華給出了或然性選擇——“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和倦怠之間擺動,這兩者就是人生的終極要素。”
然而貝多芬,這個英勇的心靈,卻給出了另外的選項。
音樂是流動的構造,所有的部分都得同時抓握。貝多芬的心靈總在清靜純粹之中,作疾如閃電的動作。清明的目光,緊張的意志,全部的精神都聚焦在整個動態的夢境之上。他一朝握住一個意念時,不到把它占有決不放手。他自稱“對魔鬼的追逐”很入迷。
貝多芬的力不但要控制肉欲,控制感情,控制思想,控制作品,且竟與運命挑戰,與上帝(“泛神論的上帝”或“自然神明”)搏斗。他把上帝視為平等,視為他生命中的伴侶,被他虐待;視為磨難他的暴君,被他詛咒;再不然把它當作一個冷酷的朋友,一個嚴厲的父親……在上帝這個萬有存在的本質面前,貝多芬向它哀訴,向它怨艾,向它威逼,向它追問。在任何一個微末的細節上,在每個電閃雷鳴的當下,不屈不撓地“追逐魔鬼”,“揪住上帝”,把個性放到萬物本源的烘爐里淬煉,借此來叩問事物當下的最美的靈魂。
在生命無望的至暗時刻,貝多芬一度給侄子寫下了遺囑,并且注明“等我死后開拆”。這是慘痛之極的呼聲,也是反抗的呼聲。貝多芬強毅的天性不能遇到磨難就屈服,“我的體力和智力突飛猛進……我感到我的青春不過才開始……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幾百次,真是多美!”于是,他在一般人頂不住的壓力下,又活了25年。
貧病交迫、孤獨無依、致命的耳聾等一系列摧毀一個音樂家的力量,是那樣的兇猛而不可一世,竟然啟動了貝多芬內在的無限潛能。朋友感慨:“沒有一個皇帝對于自己的力有他那樣堅強的意識”!力就是力,力就是神,只要力足夠大,就可以強力推動“變化之輪”。
在貝多芬那里,好壞善惡是非等等的兩極性對立之力,正與反、是與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再激發意志力推動“變化之輪”強勢運轉,以至于把貝多芬推上了“無意識世界”的高峰。
巔峰之上,清靜、純粹、空靈,自然神明涌流進來,他與自然神明合一,他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自己的命運,點亮思維、點亮心靈、點亮意志,創作出《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一系列登峰造極之作。
在悲苦的深淵里,貝多芬卻強力謳歌撒發著自然神明的歡樂。這些交響曲是貝多芬靈魂涅槃重生的完整記錄。在最慘烈的痛苦和斗爭中,他首先解放了自己,也因此而解放了人,擴大了人,解放了人類。
這些不朽的經典,帶領一代又一代人們超越了意識撕裂,進入了“無意識世界”的廣袤景象,使人與自然神明接近,與神明合一。人們因此而跳出了萬劫,生命邁向高階。這才是貝多芬的歡樂頌!接通自然神明,貝多芬也因此明確了終生的使命:
羅曼·羅蘭探索貝多芬命運,寫出不朽經典《貝多芬傳》與《約翰·克里斯多夫》,對貝多芬的一生做了如是總結:
“用痛苦創造歡樂”,這是貝多芬在面對苦難生活時的信念。在他“變化之輪”的魔方里,在他最強大的精神力中,我們看到了他的真善美。內涵真善美的力,才是真正的偉力。他說:
貝多芬的“善”,就是聚集了他天賦潛能的與眾不同的喚醒人的音樂!他創造性的一生,無愧于他自己的天賦,無愧于一個大寫的人,他譜寫了一部部創造性心靈的“變化之輪”。貝多芬是不世出的天才,一般人難以向背。然而,我在“老娘說”里,找到了對貝多芬的理解。老娘“受的五重智慧”,從普羅大眾的視角,可以看貝多芬“用痛苦創造歡樂”的五個心理過程。偉大,就在平凡的樸拙之中。誠可謂:
巴克:從寵物狗到狼王的裂變。
磨難中他擁有了“受的五重智慧”:
老娘“受的五重智慧”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
南懷瑾說出了中國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密碼,我深有同感。美國文學家尤金·奧尼爾則一句話說出了生命的真相:“人生而破碎,又用活著來修修補補”。一個人,一旦知道自己的無知,是明智的;不知道自身的無知,是愚昧的。真正厲害的人,都是發現自身局限,不斷自我反省,從而不斷突破小我,走向覺醒。
老娘知道自己無知,她卑微得可以隨時放下身段,逆來順受,在艱苦的生活中,她心甘情愿地用活著來修修補補“破碎的生命”,在不斷去長見識和打磨自己的過程中,老娘慢慢悟出了“受”的五重智慧。老天要成就一個生命,一定會讓他經歷磨難,磨難是一切智慧的土壤。“見自己的不足,見自己的潛能,見眾生的苦痛,見天地的豁達”,這是一個人的內心從匱乏走向豐盈,從無知走向成熟的過程。
每當做一件事,千難萬險又壓過來的時候,牙根就沒有退路,我老娘就會念叨:“這是我的命呀!”“這是我的報應呀!”“這是我上一輩子欠的!”
這些話,看上去負面,卻有著很強大的能量。因為,這是老娘不再排斥發生、抱怨環境、推卸責任,而是接納了挑戰,勇于擔當去解決問題的心境表達。而往往一些“智者”,遇事先把自己摘干凈,把問題推給他人和環境。聽上去振振有詞,實際上就是自負、自見、自傲、自是、自矝和自閉。你關閉了接納挑戰的大門,也就關閉了任何綻放天性的機遇,耽擱了提升自己心性的機會,永遠也發現不了自己,更不會在危機中去重建自己。
小時候,我最怕老娘說這話。老娘一說這話,就意味著一個天大的難題又降臨到了我們家,又壓到了老娘的肩膀上;小時候,我也最欣慰老娘說這話,每每聽老娘說,“這是我的命呀”!心理就有一絲安心。老娘又忍受了一個天大難題,接住了這個天大的難題!我幼小的心靈一直怕失去老娘,對這樣的話很在意。
忍受,會有反彈,有點勉強的味道,因為特殊情況要強力容忍。逆來順受多了,壞事往往會變成了好事。“所有發生都是好的!”“壞的發生”與“好的發生”都照單全收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于是老娘就接納了世界真相——“苦樂同受”,“所有發生都是好的”,“不排斥,不抱怨”。接納了世界真相,也就承擔當下努力去解決問題,如此無形中就會開始聚集世界有形的和無形的能量。原來,所有那些不如意和意外的挑戰,都是淬煉一個人心智和能量的熔爐。
老娘常說,“人得用事纏著!”“只有閑死的,沒有累死的。”老娘一生沒有閑著的時候。沒有事情做,她很不舒服。我在深圳時,以坐飛機為誘餌,兩次接父母親過去。第一次勉強住了一個月?墒,第二次一下飛機就變卦了,老娘求我讓她最多住一個星期。因為在深圳,她什么活也不會干,一下樓就迷向。她悶得慌。我有苦難言。為了接老娘老爹到深圳,還特別邀請退休的大姐作陪。大家都要放松一下,好說歹說把她留了兩個星期。在老家想給她請個保姆,就是不要。一直到88歲,還每天早晨3點半就起床,站一會兒樁,然后拿著掃把,前院、后院、街門口慢慢地掃。那是她的運動,那是她的心跳。
歲月艱難,卻沒有給老娘留下一張滄桑的臉。老娘一直到80多歲,皮膚光滑細嫩。這跟老娘的心態有關系?嗬鄣氖,眾人只看表面,看到了痛苦和忍受;而老娘卻看內里,看到孩子們可以安心上學,看到孩子們個個都可以有出息。她甚至還能看到孩子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她常說,“只要你們好就行了!”“你們好了,是我最大的享受!”最悲催的時候,總是有最亮麗的畫面陪著她。老娘沒有私心,付出大愛做許多事也不圖什么名聲。這樣一種樂觀的強力意志,讓老娘常常享受自己的挑戰。
我腦海里總有那么一副畫。那是2006年我們兄妹幾家子一起回老家。下午我們姊妹幾個就坐在堂屋里海闊天空,聊國事談天下。老娘坐在靠門口的椅子上,曬著太陽。她的腿似乎在有節奏的動著,把兩只小腳伸向前方比著長短,一臉的輕松自在。她陶醉那個兒女們在身邊其樂融融的午后。這就是老娘!老娘像一個拼命壓彎自己的良弓,以便能使兒女生命的箭矢迅速的遠飛。她折彎了腰,白了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是她依然滿溢著幸福。她的生命,在兒孫們身上得到了延續。
“這都是我的命呀!”老娘這句樸素的大白話,包含了宇宙真理。宇宙萬有皆是因緣所生,一切法因緣生,一切法中無我,無造者,也無受者。世人對此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平時思考念念執著于我,并起我癡、我見、我愛、我慢,把自己的感受狀態放大,自以為是自己做功夫換來的一切,由此形成以強烈自我為中心的我執的生命形式。無我、無造、無受,是佛法講性空的最重要的三個要點。
老娘沒有學佛法,老娘敬畏天地,敬畏一切人和事,只是把自己看成一粒塵埃,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她感覺到發生一切不順遂都是自己的命,所以要坦然接納下來,要對所有的發生頭拱地去解決。這一份“無我、無造、無受”,是她生命里本來就有的。饑渴、冷熱、貧窮、困頓,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命運的結果,萬事如此運作,不能逆天,只能順著老天的走向,與命運一起向前罷了,隨順自然而已。
老娘沒有羅曼·羅蘭這樣明確的價值提煉,但是她在她的世界里,通曉了一個人發現自己的真正秘密:“頭拱地,出絕活”;“干啥都不掉鏈子。”一個人只有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知道如何讓自己還沒有存在的天賦潛能真正存在,即通過客觀外在的價值創造,才可以進入大自在。老娘不管干什么活,都有點把命擱進當下的勁頭,所以“干啥都不掉鏈子”。這樣的體驗多了,老娘就自信豁達自在了。老娘跟什么人都可以交流。她大嗓門說話,老遠就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忍受、接受、享受、無受,老娘接納了宇宙的真相,她沒有像一些人就飄飄欲仙起來,她卻以頭扎進當下的活計中,“頭拱地,出絕活”。這是普通百姓(眾生)真正的生活寫照。不管發生了什么“滅頂之災”,都需要你沉下心來,聚精會神在當下,干活不掉鏈子,于此才可以呈現活下去的倔強,才可以能有生而為人的“大自在”。記得六祖慧能坐化之前,眾弟子們惶恐:師父不在了,今后誰來接引我們成佛呀?六祖慧能最后說了六個字:
不知道老娘見到了什么。老娘很像《隱入塵!纺菍Ψ驄D。一般人看到的僅僅是可憐巴巴的,可是通過老娘,我卻看到了一種“見眾生,見天地”的大自在。在老娘樸實無華的生命中,我看到了眾生真正的生活寫照,看到了無論什么樣的災難輪流撲上來,她就在那里“頭拱地,出絕活”,從而見證了自己無窮無量的潛能迸發出來。以至于老娘走了15年了,依然可用她的精神之光,照亮我、照亮普通眾生的道路。
“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這是一種比“無受”更高的大自在。在老娘心目中,人要有大自在,分分鐘要有扎實的東西拿出來奉獻。用今天的話說,當下你能為組織和社會創造的價值,才實證你自身的價值,才實證你的大自在。
“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老娘因此解放了孩子,也就解放了自己。她自己的生活寫照,也是她給孩子們的最重要的教育?纯唇裉旄辉F饋淼母改,卻很可憐。他們整天為孩子的學習傷腦筋。他們為孩子的升學恐懼,為孩子的未來恐懼。為了免除恐懼,他們就給孩子套上了枷鎖,同時也鎖住了自己。老娘卻沒有這樣的恐懼。她給每個孩子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本性自在成長。如此,她也就解放了自己。